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什么?
春秋五霸:
齐桓公—尊王攘夷
齐桓公,春秋五霸之首,公元前685-公元前643年在位,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,姜姓,吕氏,名小白,终年73岁。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,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,其母为卫国人。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,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,即国君位为齐桓公。
晋文公—会盟天下
晋文公(公元前697年-公元前628年),姬姓,名重耳,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,前636年-前628年在位,晋献公之子,母亲为狐姬。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,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,与齐桓公并称“齐桓晋文”。
秦穆公—独霸西戎
秦穆公(公元前682年—公元前621年),一作秦缪公,嬴姓,赵氏,名任好,秦德公少子,秦宣公、秦成公之弟,是缪氏先祖;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。
楚庄王—问鼎中原
楚庄王(—公元前591年),又称荆庄王(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),芈姓,熊氏,名侣(一作吕、旅),楚穆王之子,春秋时期楚国国君,公元前613—公元前591年在位,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。
宋襄公—春秋大义
宋襄公(?-公元前637年),春秋时宋国国君。子姓,名兹甫。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。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,宋成公的父亲。
战国七雄:
战国七雄之一——田氏齐国
开国国君是田和,被周安王封为齐侯,遂正式有国。往上,陈完,是陈国国君陈厉王的儿子,避祸陈乱,逃到齐国;陈完到齐国,把陈氏改为田氏。往上,妫(gui)满(胡公),武王伐纣后,寻得妫满,奉舜帝之祭祀,所以他们姓妫。往上,帝颛顼,帝舜七世祖。往上,帝颛顼,黄帝的孙子。
战国七雄之二——楚国
参考春秋五霸之楚庄王。
战国七雄之三——燕国
开国国君是召公奭(shi),是周武王的弟弟。往上,参考春秋五霸之晋文公。
战国七雄之四——韩国
开国国君是韩虔,被周威烈王命为诸侯,遂正式有国。往上,韩武子,事奉晋国,被封在韩原,往上,韩国的祖先与周天子同姓,姓姬氏。往上,周后稷,名弃,帝喾的儿子,母亲是帝喾的元妃,周后稷始有姬姓。往上,帝喾,黄帝的曾孙。
战国七雄之五——赵国
开国国君是赵籍,被周威烈王命为诸侯,遂正式有国。往上,叔带,周幽王无道,遂往晋国,事奉晋文侯。往上,季胜。往上与秦国同宗。
战国七雄之六——魏国
开国国君是魏斯,被周威烈王命为诸侯,遂正式有国。往上,毕万,事奉晋献公。往上,毕公高,武王伐纣后,被封在毕地,于是为毕姓。往上,与周同姓。
战国七雄之七——秦国
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,封建社会正式开始!
为什么会形成战国七雄?
战国七雄,指东周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诸侯国的统称。春秋时期无数的战争极大地减少了诸侯国的数量。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是齐、楚、秦、燕、赵、魏、韩。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为“战国七雄”。在这七个诸侯国中,除了秦国在音山以西,其余六国都在其东。故此,这六个国家被称为“山东六国”。“战国七雄”诞生的原因是:公元前情前。晋国分裂为韩、赵、魏三国。同时,其他诸侯国的奴隶制度也在逐渐破解,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,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新时期。春秋后期的十几个大国,经过刺激的战争和并购,只剩下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韩、魏、秦7个大国和多个小国。这个时期,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。为了保存和扩大自己的势力,各国都努力占据和削弱他们的势力,于是不断发生战争,所以被称为“战国时期”。